这是一款前半段历史向,后半段又有着架空历史的二战战棋游戏,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《战略思维:为自由而战》(Strategic Mind: Fight for Freedom),
可以让玩家以指挥官身份体验欧洲、非洲和缅甸战场。游戏通过双线战役设计:英国战役完全还原敦刻尔克撤退、阿拉曼反攻等历史事件;而美国战役则在攻克柏林后,大胆延伸出“架空历史”——1946年同盟国与苏联的东欧冲突。

战略大地图
游戏的核心特色:扮演二战盟军名将
指挥美军时,可以扮演艾森豪威尔,他的决策直接影响市场花园行动的成败。

盟军名将齐聚一堂
你可以扮演英军统帅哈罗德·亚历山大,从挪威登陆到意大利解放,每一步都需兼顾补给线和地形;
游戏穿插丘吉尔、蒙哥马利等历史人物的互动对话,他们的对话反馈会根据你的战场表现动态调整。
深度单位管理:
部队包含10类兵种(步兵、坦克、炮兵等),每类又有大量细分单位。我必须及时更新装备:例如在诺曼底战役前为步兵配备谢尔曼坦克,到了柏林战役则换装M26潘兴重型坦克(似乎和历史有点出入,盟军那时候有这么多潘兴么...)。

M26潘兴
英雄系统的加入让历史名将如巴顿能赋予部队特殊技能,比如突击加成或防御强化。
精细化的战术策略玩法:
《战略思维》更像是一部战场教科书。它的每一局都聚焦于具体战役,比如阿拉曼战役中,你需要精确计算坦克部队的推进路线,同时用侦察机探明敌方雷区位置,再配合轰炸机削弱敌军防御。

战术策略
“显微镜式” 的策略设计,让每场战斗都充满细节 —— 我曾在意大利登陆战中,因为忽略了海滩上的碉堡群,导致首批登陆部队全军覆没,后来不得不调战列舰用舰炮逐个摧毁目标。
与同题材游戏的差异在哪?
相信二战战棋题材,很多玩家也体验过名气更大的《钢铁雄心4》(以下简称《钢4》),那么他们差异在哪?
P社的《钢4》聚焦宏观战略,如国家政策调整和战线调度,而《战略思维》更专注战术层面。举个例子:《钢4》中我可能一键调动整个装甲师,但在《战略思维:为自由而战》这里需手动布置每一辆坦克的掩体位置。

布置掩体
这款游戏最大的槽点,主要就是后半段美军VS苏联的关卡,很多关卡任务重复(也许是策划自己都觉得从地面上进攻苏联不太可行...)。另外就是画面在同期游戏中不算出色。
这款游戏就像一部可操作的二战历史小说——更适合愿意钻研战术、追求历史向/架空历史小说类似沉浸感的玩家,但别指望它能达到《钢4》一般的高度了。